據韓聯社當地時間2月20日報道,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貿易委員會召開會議,做出兩項重要決定:一是對自中國進口厚板征收臨時反傾銷稅,稅率27.91% - 38.02%;二是建議延長對中國大陸、印尼不銹鋼平板軋材的反傾銷稅征收。
早在1月16日,韓國貿易委員會已對原產于中國的厚度不小于4.75毫米、寬度不小于600毫米的熱軋不銹鋼板作出反傾銷初裁,傾銷幅度為21.62%,并建議征收臨時反傾銷稅 。
報道稱,韓國貿易委在當天的會議中,評估了“對中國產碳鋼及其他熱軋合金鋼厚板進行初步反傾銷調查”的結果,初步裁定韓國鋼鐵產業因相關“傾銷行為”受到了實質性損失。
韓國貿易委因此決定向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建議,針對自中國進口的厚板征收27.91%~38.02%的臨時反傾銷稅。
去年7月,韓國第二大鋼企現代制鐵針對中國產厚板向韓國貿易委提出申訴后,韓國貿易委于同年10月啟動了反傾銷調查。考慮到韓國厚板市場規模達8萬億韓元(約合人民幣404億元),上述反傾銷初裁成為韓國貿易委史上涉及金額最大的裁定。
韓聯社分析,這一裁定將給韓國鋼鐵、造船、建筑等行業產生各不相同的影響。如韓國鋼企在其國內的市場份額有望得到提升,效益得到改善,但韓國船企的成本也將隨之升高。
另一方面,韓國貿易委當天還決定向企劃財政部建議,對中國大陸、中國臺灣地區、印尼的不銹鋼平板軋材和中國、印尼、泰國的單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產品延長征收反傾銷稅。
在韓國貿易委宣布決定對自中國進口厚板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之前,美國已經宣布全面加征25%鋼鋁關稅,印度也發布消息稱可能最快在六個月內對來自中國的鋼鐵征收15%至25%的臨時稅。
韓國方面聲稱擔心廉價中日進口產品擠壓本土制造商的生存空間。在價格方面,日本和中國的熱軋鋼產品比韓國本土產品便宜30%以上。由于無需高爐冶煉即可加工使用,韓國的中小鋼鐵企業更傾向于進口這些低價產品。
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,2021年至2025年1月,韓國進口的熱軋鋼板(MTI 6132產品類別)總量達1498萬噸。其中,日本占753萬噸,中國占649萬噸,兩國合計占比超過90%。
此外,受2022年以來建筑行業不景氣的影響,韓國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,也加劇了對低價進口鋼材的依賴。
法新社指出,由于中國在鋼鐵行業占據主導地位,近年來全球對鋼鐵的需求又有所下降,韓國的鋼鐵行業正面臨巨大壓力。分析人士認為,在特朗普政府的鋼鋁關稅生效后,更多中國鋼鐵還將出口到東南亞和歐洲等地區,使韓國鋼鐵生產商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。
事實上,韓國鋼鐵出口持續低迷,此前就已有韓媒不顧市場規律,試圖將全球鋼鐵需求萎縮和自身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歸咎于中國。
對韓國各方面關于“中國廉價鋼材大量傾銷”的相關指責,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曾表示,中國鋼鐵行業主要立足于滿足國內市場需求,沒有任何**出口的補貼政策,且長期以來出口比例保持在5%左右,遠低于日本、韓國等鋼鐵生產國,對國際市場影響十分有限。
對于所謂中國“鋼鐵產能過剩”,中方此前表示,雖然中國鋼鐵產能和產量占全球一半,但中國鋼鐵的消費量也接近全球一半,沒有沖擊國際市場。產能過剩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,根本原因是全球經濟增長復蘇乏力和鋼鐵需求萎縮,特別是發達經濟體長期需求疲軟的結果,各方應客觀地、歷史地、公正地看待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問題,并應遵循“全球挑戰,集體應對”的原則,共同采取措施加以應對。
(觀察者網)
聲明:
以上內容轉載自51不銹鋼網,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